西藏昌都孜珠寺,位于西藏東部昌都地區丁青縣著名的神山——孜珠山上,海拔4800米左右,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,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。
孜珠寺始建于3000年前,“孜珠”是藏語的直譯,“六山峰頂”之意,宗教上象征六度波羅密。相傳為第二代吐蕃王穆赤贊普時期修建的37處密教修行場所之一,而后隨著時代變遷,寺廟興衰起落,直到本教著名高僧羅鄧寧波·仁增康珠于14世紀中期再度興建和恢復延續至今,到現在為止,寺廟主持已經是第四十三世,住持喇嘛被尊稱為“孜珠活佛”,現任住持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。
孜珠寺,是整個昌都地區最富盛名的苯教寺廟,也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寺廟,許多人只聞其名,卻不知其蹤。“天空之城”的稱號也并非浪得虛名,寺廟整體依靠懸崖而建,有些寺廟中的棧道都是天然鏤空的木板階梯,這里異峰突起,挺拔險峻,奇石嶙峋,禪洞疊疊,久經風吹日曬,比起常見居于市井巷道的寺廟,孜珠寺更像一個從天而降,格格不入的“外來仙人”。
孜珠寺,它是整個西藏雍仲苯教傳統儀軌保留最完整的寺廟之一,因為歷史的古老,因為地勢的險峻,奇妙的獨特,造就了孜珠寺與其他眾多寺廟不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。我還記得當初第一次去昌都游玩的經歷,孜珠寺位于丁青縣的孜珠山上,離縣城足有四十多公里,我們只能包車前往。
從孜珠寺游玩,最少要預留半天時間,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得用來趕路,從類烏齊到丁青的317國道,過覺恩鄉后不遠處有一塊醒目的路牌,向左拐會發現一條土路,沿著上山,隨著車行的越發深入,道路左側出現一列山峰,司機師傅說,“這里已經能夠看到孜珠山了,山的另一側就是孜珠寺”。
從317國道位置看向寺廟,山坡的這一面,從下而上,已經完全被淺綠、深綠、棕紅,灰褐等彩帶纏繞,經幡飄蕩在半空,待車翻過孜珠山,遠遠看去,山頂上方云霧繚繞,突兀尖尖的山峰又仿佛擎天柱一般直插云霄;我們以為翻山看到孜珠寺就已經快到了,結果等我們來到山腳,抬頭就能見到山頂寺廟,還沒來得及高興,就發現這個距離有點奇怪,因為從山腳到寺廟的距離,竟有11.5公里的盤山路。
蜿蜒奇險的山路,讓司機師傅也開始嚴陣以待,汽車開始爬山,就從這近乎垂直的簡易公路上山,坡路陡峭,內側是絕壁,外側是懸崖,我們車上的朋友,也開始有些害怕,但好在司機師傅的技術很穩,也淡了我們心頭的擔憂,不過這11公里長的路段,用汽車爬升用了近半個小時,可見上山的路有多險,剎車不靈或動力太小都會出現意外,恐高的人會頭暈。所以想來挑戰孜珠寺的朋友,建議提前帶好暈車藥和抗高反藥。
好不容易能親眼看到孜珠寺了,從對面的觀景平臺觀望,孜珠山的正面以經堂和僧舍為主,早年用于修行的洞窟如今漸漸被廢棄了,這些錯落有致、黃紅白色彩交替呈現的建筑、竟然坐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真讓人嘆為觀止,果然人們的智慧是無窮的。
孜珠寺朝圣轉經的苯教信徒,與在拉薩見到的信徒不同,苯教的轉經是逆時針方向;誦的是苯教的八字真言。與一開始在國道上看到的是孜珠山的背面不同,現在來到山上,能直面孜珠寺,不算磅礴的寺廟,卻異常挺拔,在山背后的棧道,我們跟著朝圣者逆時針去更高的頂端。
沿著棧道往上走,幾個輾轉之間,暮然發現眼前崎峋山峰中間藏有幾處天然的石門洞,我們特意從山的背面繞到正面。透過天然石洞向南看,五彩的房屋在煙霧中繚繞,登高遠望雖聽起來自在威風,但要親自拍攝這美景卻不是件容易的事,高原反應就是你的攔路虎。
繼續順著棧道往上走,還有個天門,可以爬上去看看,你會發現這上面又是一個小平臺,回首走過的棧道,懸崖與平底的落差直擊心頭,我們在平臺一角偶遇一位修行的喇嘛,微笑示意,我們又開始了往上探尋的進程。孜珠寺的構造很奇妙,總是會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奇妙。
我原以為,剛剛走過的平臺就是最高處,結果爬上去看了看,居然發現了“高空廁所”。原來上面就是傳說中的世界最高的觀光廁所,在4800米高空欣賞風景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,而在4800的高空“出恭”又是件十分另類的事,這就是西藏孜珠寺知名度最高的露天旅游觀光廁所。
孜珠寺的房屋很神秘,它是直接嵌在懸崖峭壁之上 ,因為宗教文化的傳承,3000多年來不斷有人打理,所以直至今日,房屋內的陳設都很干凈。我們后來去專門問了一下平臺上面偶遇的喇嘛,他說自己已經在這里修行了8年,這是喇嘛的懸空修行屋。不得不感嘆信仰力量的強大,也佩服喇嘛的毅力。
從最高的平臺緩步而下,孜珠寺南面是高山草甸,近處是卻是石壁寺廟。我和朋友手中的相機,控制不住的開始拍拍拍!想起到孜珠寺要歷經一路的艱辛,現在都覺得值了!來到這里,仰望蒼穹,站立在離天更近的懸崖寺廟中,少了許多的煙火氣味,腦袋一定會騰出更多的空間讓你靜悟,感受生命與萬物之間的那股力量。
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藏香的味道,在沒有來孜珠寺之前,我一直在想,為什么會有專門修建在懸崖上的寺廟,直到我見到險峻的孜珠山時,也許遠離世俗社會,使其一直保持著純凈的修法氛圍正是寺廟建造的初衷。正因為孜珠寺地處險峻高山,遠離世俗社會,三千年來,無論災荒、法難、戰爭還是動亂,但苯教的火種始終能在這里薪傳不滅,我們只是過客,匆匆而來又匆匆離去。
途中又是藍天白云,油菜花染黃一地,曖曖的,正如我們的生活,盡管有不如意但溫馨始終是主流,你把這一面放大了就是幸福。辛繞佛祖曾預言:當后世無量光佛像、左旋白法螺與具格的賢者在孜珠山匯聚,即是我的身語意三寶具足,孜珠山佛法的火種將大放光芒,照亮世界。
雖然我并不了解西藏宗教文化的淵源,也不知道其中曲折的發展歷史,但我每去一個寺廟,都想嘗試讓自己去感受這古老而神圣的文化,并試著粗淺的去了解它。我也許不是它的有緣人,但我希望,在我的記憶里,它是寶貴的。歡迎大家來西藏旅游,我是樂雯,我在拉薩等你!